1989年8月,梁芬玉在离开家乡整整40年后,终于从台北回到了久别的故乡。
然而,她万万没想到,亲妹妹在机场见到她的瞬间竟然跪了下来,让她震惊不已。
梁芬玉立刻慌忙将妹妹扶起。此时,妹妹已是满头白发,当年分别时她只有13岁,还只是个懵懂的少女。
两人紧紧拥抱,泪水涌上眼眶。过了好一会儿,妹妹趴在姐姐肩膀上抽泣着说:“姐啊,姐啊,你怎么现在才回来?我对不起你,我没能好好照顾敏敏。敏敏五岁那年就失踪了,到现在杳无音信,我这做妹妹的真的对不起你!”
梁芬玉心头仿佛遭遇雷击,她此行最大的愿望是与女儿团聚,没想到女儿竟早已失踪,成了永远的遗憾。
她归乡的喜悦顷刻间消散,女儿的失踪带给她沉重的打击,让她久久无法言语……
展开剩余86%1949年,29岁的梁芬玉和31岁的丈夫李承乾育有一个8个月大的女儿。
当时,李承乾是国民党军队中的见习教官,驻守青岛港的军舰上,军中纪律严明,他极少回家。
为了照顾13岁的妹妹,梁芬玉便把她接到身边共同生活。
梁芬玉和妹妹的生母早逝,因此她对妹妹倍加疼爱。
姐妹俩的父亲是商人,常年在外,姐妹俩起初寄居舅舅家,但舅舅舅妈对她们态度刻薄,经常责骂甚至体罚。
外婆十分心疼两个孙女,便主动为父亲物色了继室。
然而父亲不喜欢继母,觉得她粗俗,只在新婚时短暂同住,之后便对她置之不理。继母生了个儿子,但儿子5岁夭折,父亲对继母更是冷淡,除了偶尔寄钱,几乎不闻不问。
姐妹俩与继母关系冷淡,梁芬玉虽同情继母,却不放心将妹妹完全托付给她,便一直亲自照顾妹妹,直到自己20岁才出嫁。
嫁给军人李承乾后,丈夫被派往美国训练。李承乾希望梁芬玉搬到青岛居住,因老家通信不便。
但梁芬玉觉得妹妹年幼,不适合与继母同住,坚持留在乡下。
女儿敏敏出生后,梁芬玉才带着妹妹和女儿搬到青岛一起生活。
她一直认为,缺少母亲的妹妹被自己宠坏了,离不开姐姐。
然而意外突如其来。1949年5月,李承乾回家突然告诉梁芬玉:“我们可能要马上去台湾,你决定是我先去,还是你跟我一起去,把妹妹留在这里。”
军队不允许带太多亲属随行。梁芬玉当时没想到未来或永远无法回来,她以为战争很快结束,便能回来接妹妹。
她和妹妹商量,让妹妹去济南投靠继母,但妹妹哭闹着坚持要跟姐姐走。
梁芬玉耐心劝说,舍不得妹妹陪她吃苦。
继母得知后,徒步几日赶到青岛,担心梁芬玉带着年幼婴儿远行,提议留下孩子:“你要信我,就把孩子留下。孩子这么小,跟着你奔波不便,留家里我们三人相依为命,有我在,就不怕挨饿。”
梁芬玉和李承乾权衡后决定,去台湾情况未明,孩子太小,长途旅行风险大,不如留给继母照顾,等安定后再接。
临别时,风浪大,继母抱着敏敏,牵着妹妹站在码头,看着夫妻二人渐行渐远。
妹妹先是轻声抽泣,望着船影渐远,哭声渐大:“姐姐,姐姐,你一定要快点回来接我们!”
敏敏那时还不会说话,若能开口,定也哭得撕心裂肺。
梁芬玉心如刀绞,忍痛回头也不敢多看。
初到台湾,梁芬玉生活异常艰难。夫妻两人无处容身,只能住在用木头和草搭建的简陋棚屋,风吹雨打毫无遮挡。
大雨过后,他们不得不重新搭建住处。
开始时食物极少,李承乾舰上伙食尚可,常把吃的留给妻子。
后来梁芬玉生下三个儿子,丈夫身为军官,生活渐渐好转,衣食无忧。
但李承乾心中苦闷,喜欢借酒消愁,尤其周末一人独饮几斤烈酒。
梁芬玉理解丈夫的烦恼,她也怀念妹妹和女儿,常想借酒浇愁。
三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全由梁芬玉操持,丈夫酗酒成性,她劝不动,也无力管束。
李承乾嫌孩子吵闹,常不在家,泡在军人俱乐部喝酒跳舞,半夜带着酒气回家。
梁芬玉虽怒不可遏,却也默默承受,全家靠丈夫薪水生活。
1959年8月,李承乾在军人俱乐部喝醉被抬回家,这次醉酒成了永别。
因长期饮酒熬夜,体弱多病的他酒后摔倒,突发心脏病,猝死舞厅,作为军人,这命运颇具讽刺意味。
他去世时仅41岁,最大的儿子12岁,最小的3岁,梁芬玉独自抚养三个儿子。
多年来梁芬玉从未在外工作,家务虽有保姆帮忙,但经济全靠丈夫。如今丈夫去世,她陷入困境。
好在李承乾虽死于酒后,却算“因公殉职”,梁芬玉获一笔抚恤金,立刻存入银行,留作孩子们学业之用。
年轻时,她还能做柜台或饭店服务员,年纪大了,只能到工地当搬砖工。
抚养三个儿子艰难非常,梁芬玉不敢回忆过往。
大儿子不舍母亲,中学毕业便辍学打工,供弟弟们读书。
他工作多年,攒够买房钱结婚,梁芬玉想用抚恤金帮他买房,但他坚持留给弟弟们。
两个小儿子努力学习,均完成大学学业。
1987年,二儿子赴澳洲旅游时结识大陆商人,借此梁芬玉终于探得妹妹消息,重新联系上她。
此时姐妹分离已38年,想到即将见面,梁芬玉激动万分,觉得所有苦难似乎都有了意义。
妹妹回信含糊未详述家中变故,只催促姐姐尽快回家。
那时,梁芬玉尚未知晓家中经历了怎样的苦难。
梁芬玉夫妇离开青岛不久,继母带着妹妹和敏敏回济南老家。
继母为人善良,靠针线活和洗衣养活两个女孩。
那时父亲与城里寡妇好上,不管家,整天在寡妇家吸烟。
家中贫困,继母让妹妹去找父亲要钱。
妹妹在寡妇家门口等候父亲,但他沉迷烟瘾不理人,久等后慢悠悠出现,还问女儿为何来。
妹妹哭求生活费,却被寡妇拦着。父亲将钱全给寡妇儿子供其读书,根本不顾女儿。
继母和妹妹生活困顿,妹妹本该读书却因贫困辍学。
这些年妹妹安慰自己,姐姐一定会回来,不让自己受苦。
敏敏懂事健康,活到了5岁。
妹妹17岁时遇见解放军连长,婚后生活好转,随丈夫迁至厦门,敏敏留老家与继母生活。
婚后第二年,妹妹回济宁欲接敏敏,发现继母和敏敏皆失踪。邻居说继母跟随外地卖竹器男子离开,敏敏则早已走失。
妹妹震惊,继母在失踪敏敏后未告知她便离去。
她心碎四处寻找继母,怀孕劳累导致早产,早产儿不幸夭折,妹妹病重后失去生育能力。
妹夫闻讯赶来欲带妻回厦门,但妹妹找不到敏敏,不肯离开,嘴里不断念叨“对不起姐姐”。
姐姐离开多年杳无音讯,妹妹从未责怪她,像当年姐姐照顾自己一样细心照料敏敏。
敏敏失踪令妹妹心力交瘁,难以向姐姐交代。
妹妹在老家徘徊半年寻找继母,继母改嫁生意人,流离无定,踪迹难寻。
最终妹妹回厦门,托人若有继母消息立刻通知。
她怀揣愧疚与痛苦,独自生活多年,1970年无子女压力提出离婚。
离婚后妹妹回济南,独自度日,盼望姐姐和继母消息,希望奇迹出现,让敏敏归来。
1978年,妹妹收到继母来信,继母身患重病,欲临终见她一面。
妹妹风尘仆仆赶到继母家,见家中正办丧事,继母终未等到她。
继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